在港珠澳大桥这条钢铁巨龙飞越伶仃洋七年之后,一场体育盛事以其独特的方式,再次将粤港澳紧密连接。这场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为名的盛事,成为一座新型的“全运之桥”,不仅见证了三地的共同进步,更推动了三地的深度融合与未来发展。
11月9日晚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隆重举行。来自粤港澳的运动员齐聚一堂,共同开启这一体育盛事的梦幻篇章。
体育作为桥梁穿越历史,始终是联结三地的重要纽带。本届全国运动会不仅彰显了体育的时代精神,更是一座联通历史与未来的重要桥梁。从古代的龙舟竞渡珠江,到粤港澳区域内盛行的“省港杯”足球赛,无不体现体育对于三地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深刻影响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香港参与的首个全国性体育赛事是1997年的第八届全国运动会,澳门则在回归祖国后,积极参与历届全运会。此次,三地共同参与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,成为全运会史上首次实现多地联合举办的亮点。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比赛场地跨越粤港澳三地,更凸显体育的连接力量,展现了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景观。
体育不仅是竞技的舞台,更是文化与情感交融的场所。在此次全运会开幕式上,粤剧的婉转悠扬、咏春拳的紧凑韵律以及岭南文化元素,唤起了粤港澳三地人民的共同记忆。开幕式上的“三地齐心”场景,让家国情怀在舞台上形象化。粤港澳共享资源、共同努力,让赛事体现出更高效更协调的举办水平。
全运会为三地民众提供了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,为赛场内外的文化共鸣创造了条件。在比赛期间,不仅运动员携手拼搏,三地观众“家门口”看比赛、跨境观赛的热情亦高涨。这种互动与交流推进了三地的深度融合,也为未来建立持续的合作机制奠定了基础。
从体育赛事看未来发展,“全运之桥”连接的不仅是粤港澳三地的文化与日常,更深刻地指向三地人民携手共创的美好愿景。这座桥不仅仅象征着体育的激情和团结,更承载着湾区发展的勃勃生机。港珠澳大桥已经成为连接三地的重要载体,而深中通道、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基础设施,则进一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。
此次全运会率先实现跨境赛事的创新,也为三地解决不同法律体系和资源协调的问题积累了经验。未来,大湾区在体育赛事和交流活动方面是否能够再创佳绩,例如共同承接更多国际赛事,令人拭目以待。正如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委会副会长霍启刚建议,粤港澳可以体育为切入点,建设“体育湾区”,形成区域合作的新典范。
此次全国运动会所留下的“全运遗产”,无疑将超越体育本身的价值。它是一座以粤港澳为起点,将三地与世界紧密连接的希望之桥,彰显了中国开放合作、共创未来的广阔胸襟。(撰稿:贺劭清)



